三、哪些环节会卡脖子?
· 生产设备靠二手进口
虽然比亚迪半导体在车规级功率器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,但受制于中国整体芯片产业水平,比亚迪的芯片产业链并不完善。尤其在制造设备上,比亚迪只能通过购买二手设备的方式提升产线生产率,并表示,8英寸晶圆二手设备在市场上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。
目前,长沙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8英寸汽车芯片生产线9月5日顺利完成安装,开始进行生产调试,预计10月初正式投产,可年生产车规级芯片50万片。但是该条生产线的光刻机、刻蚀机、离子注入机等关键设备均为进口,共208台套、1133箱,货值约8.9亿元。
受制于国内芯片产业的整体水平,比亚迪在最关键的芯片设计工具EDA则完全受制于人。目前行业排名第一的英飞凌,是由德国西门子半导体部门拆分而来,而西门子EDA又是世界第三大EDA开发公司,靠着这层关系,英飞凌可以毫无障碍地使用最先进的EDA开发工具。
反观比亚迪方面,按照比亚迪在招股说明书中的描述,一直以来,比亚迪仅能通过购买旧版设备的方式,提升研发和生产效率。而随着海外三大EDA巨头Synopsys、Cadence、Siemens加入断供行列,比亚迪要追赶英飞凌的研发脚步,也将更加艰难。
不过,在EDA软件开发方面,国内也开始了全方位布局。国内EDA企业,在全定制模拟电路设计和数字前后端领域,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国内EDA开发工具也将陆续面世。
· IGBT模块难有突破
除了生产工具被卡脖子之外,技术上的限制也是比亚迪要面对的事实。IGBT模块目前比亚迪已经可以达到行业领先水平,但前面已经说到,IGBT器件受制于材料特性,整体的性能表现已经很难在有所突破。所以各大厂商都开始向SiC方向发展,对于众多车厂致力于推广的800V高压平台,而适合在高压环境下工作的SiC材质几乎是所有推广800V高压平台车企的当前唯一的选择。
· SiC模块成本颇高
但比亚迪在SiC模块方面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虽然起步晚,产品迭代较少,这都影响了比亚迪半导体在SiC模块方面的发展。同时,成本也成为了比亚迪发展SiC模块的一个重要因素,比亚迪芯片目前还是以自用为主,所以比亚迪要优先车辆的成本控制。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,碳化硅(SiC)器件的价格大约为硅基IGBT器件价格的4到5倍。而造成该现象对的首要原因是碳化硅材质远高于硅基IGBT材质的硬度。这导致制造碳化硅(SiC)部件的厂商,从设备、工艺、处理到切割的一切都需要进行重新开发。
但即便是如此,SiC模块的研发还是不能放弃,因为搭载SiC部件后的车辆可以适当简化驱动系统散热设计并削减电池容量,SiC逆变器能够提升5-10%的续航,并节省400-800美元的电池成本(80kWh电池、102美元/kWh)。而根据日本罗姆(Rohm)公司的推测,到2025年,几乎所有搭载800V动力电池的车型采用碳化硅SiC方案都将更具成本优势。
四、比亚迪半导体给国内芯片产业的警示
王传福和比亚迪半导体高管在接受采访时都说,造芯片不是因为想造,而是因为买不到。所以比亚迪半导体的强势方向都是围绕比亚迪集团发展汽车、光伏所必须的半导体产品。
而且,比亚迪还坦言其自身也是通过购买二手设备的方式提升产线生产率,并表示,8英寸晶圆二手设备在市场上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。而且比亚迪半导体在芯片设计工具——EDA、IP核,以及其它上游原材料方面,也都不具备自产能力。所以在很多层面还是受制于人。
比亚迪半导体所面临的问题,不仅是自己所面临的问题,更多的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整体性问题。具备IDM(既能设计,又能生产)能力的自主半导体厂家,全部面临芯片设计软件、生产设备受限的问题,比亚迪半导体也未能幸免。并且,国内芯片在生产工艺、产品质量上,仍然与业内一线厂家存在一定差距。这些差距,需要国内半导体企业通过不断的工艺迭代与经验累积,才能形成突破。
目前国内很多国内汽车厂商都已经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,也不再轻易相信“全球一体化”这样的言论,所以都宣布将加快自研芯片的速度。但局限于一个领域并不能对整个产业链造成太大影响,而是应该具备为产业链造血的能力,而且应该出现更多的、具备孵化产业链能力的汽车公司。只是受限于产业发展,终究会被所在产业裹挟,只有跳出产业局限,才能颠覆产业。
全文总结:目前国内半导体产业整体发展都慢人一步,主要核心设备还受制于外企。并且半导体的研发是一个长期且投资体量巨大的产业,虽然国内现在从事半导体相关产业的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,但巨额的资金投入让这些企业很难能够设计并生产出高端的芯片,只有像华为、比亚迪这种资金雄厚的企业不怕烧钱、烧时间、烧人才。
而且,当一样资源一旦被摆上了战略的高度,那就必然会陷入大国的博弈。好在如今国内半导体产业得到重视,国家也开始大力扶持,与国际一线厂商之间虽然有差距,但差距也正在逐渐缩小。“集中力量干大事”是我们的优势,相信在未来,国产半导体不光可以做到自给自足,而是可以向其他产业一样,完全打破海外的垄断,将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精彩内容回顾:
余承东又出牌了。上个月刚出了问界25款M9、25款M5,这个月问界M8、享界S9增程就排上了。你以为这就完了?那真错了!还有智界R7增程四驱大电池。
小鹏2025款X9后天就要发布了。新车外观、尺寸与现款一致,增2款新轮毂,整备质量增加,电池更大,超长续航版续航提升至740km。还有全系标配图灵AI智驾+5C超充AI电池,加入电容方向盘、智驾小蓝灯等,但激光雷达肯定没了。考虑到2025款G6、G9较老款分别降了5.6万和8万,这次新X9降价应该没跑了。
蔚来第三品牌新车firefly萤火虫要上市了,就在4月19日。预售价14.88万起,和宝马电动MINI COOPER差不多,但蔚来系的车都支持租电方案,价格一般比整车购买便宜四分之一左右 。我大胆猜测一下,萤火虫如果推出租电的话,价格说不定不到10万。
家人们,智己新L6马上杀到!没错,就是那个自称业内首款上车“AI外卖”的智能轿车。都知道现在新能源车讲究买新不买旧,这次新L6带来了全新马蒂斯红车漆,这谁看了不迷糊?什么,你问时间、价格?据线报,新车4月18号预售,也就是智己春季发布会的日子。售价预估19.98万起,我猜起步应该就是卖个20万左右。要真是这个价格,我觉得那就比小米SU7香太多了,不过正式售价还是要以官方为准。
乘用车上险量数据显示,去年宝马国产X5一共卖了8.7万辆。光说这一个数大家可能没概念,理想L9够火吧,去年都没卖过它。再举个例子,X1都知道吧,宝马最便宜的国产SUV,去年才卖了8.2万辆。X5国产以后卖的这么好,第一个眼馋的肯定是奔驰,以前这俩车都进口的时候,GLE和X5的销量可是平起平坐。